首页 / 特色服务 / 馆内特色

馆内特色

残疾人服务

  一、公共图书馆为残疾人服务的必要性

 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党和国家更是十分关心和重视残疾人这一社会特殊群体,通过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,给予这一困难而脆弱的群体特殊的扶持和帮助,来维护他们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,实现他们平等、参与、共享的理想。

  图书馆的特性,决定了它具有明显的社会性、全民性和公益性,也决定了它服务对象的广泛性,除了应该为普通人提供服务外,也应当为残疾人提供服务。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历来都非常重视为残疾人服务的问题,有的更是以法律的形式作出了明文规定。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《公共图书馆宣言》明确规定:“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。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,例如少数民族用户、残疾用户、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,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。”1992年由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签发的关于在全国实施“知识工程”的通知中明确指出:

  “让全社会每一个人都走进图书馆,利用图书馆,使知识之花开遍祖国大地”。 这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在指导思想上的重大突破,它把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准确定位到全社会的每一个人。只有让图书馆的知识源泉流入社会的每一个细胞,渗入每个人的心灵,中华民族的希望之花才能常开不败,图书馆的功能也才能全面得以体现,图书馆事业也才能算真正走上健康发展轨道。

  二、公共图书馆为残疾人服务的措施

  由于残疾人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,使得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收入较低,文化素质较差,也更容易出现心态失衡、思想扭曲、行为失范等现象。因此,如何做好这部分特殊读者的接待工作,逐步转变他们的观念,提高他们的素质,挖掘他们的潜力,对图书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  1、弘扬人文关怀精神,消除“数字鸿沟”。 

  在知识经济时代,信息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。渴望发展、渴望改变自身现状的残疾人,更加需要图书馆的信息协助。图书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,充分倾注人文情愫,大力弘扬人文精神,在尊重和善待残疾人的同时,利用高科技手段为残疾人建设各种无障碍设施,最大限度消除其获取信息的“数字鸿沟”,为他们创造轻松交往、平等参与、自由获取信息的平台。

  2、提供思想道德教育服务,培养残疾人积极健康的观念。 

  针对残疾人的特点,公共图书馆要主动推荐一些开阔视野、陶冶情操、有益身心健康的相关书籍,让残疾人在读书的过程中燃起对生活的热情,找到人生的座标。帮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沐浴知识的甘霖,汲取精神的食粮,从而逐步树立自尊、自信、自立、自强的信念,认识自我,磨炼意志,提高素质,形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。 

  3、为残疾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服务。对大多数残疾人而言,他们渴望拥有一技之长,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。图书馆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,发展继续教育,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教育的场所和机会,让他们学到电器修理、书法、绘画、电脑操作等各个方面的知识,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,挖掘和培养其巨大的创造潜力,提高其参与竞争的实力。

  4、举办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,为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提供服务。受身体状况和生活水平所限,残疾人的业余生活往往较为单调和桔燥。图书馆要重视残疾人的文化生活,想方设法,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,比如残疾人书画展,残疾人成长和成才的演讲、报告会,各种医疗卫生知识讲座,等等。通过活动来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,帮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,更好地认识社会、适应社会、融入社会。

  5、提供健康医疗咨询服务。图书馆要向残疾人提供可靠的疾病防治、卫生保健、药物知识和医疗信息,使其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获取所需信息,以解决健康、医疗方面的信息需求。